当技术革新的齿轮开始( shǐ)高速运转,
谁能率先捕捉( zhuō)到未来的风向?
答案或许( xǔ)藏在年轻一代的探索之( zhī)中。
文 | 银河纽带
排版编辑( jí) |Joy
在影视行业加速拥抱 AI 技( jì)术的当下,AIGC 影像正以颠覆( fù)性的浪潮重塑着行业的( de)创作格局与生态体系。
作( zuò)为影视行业优质的人才( cái)储备军,大学生群体更少( shǎo)被传统思维束缚,他们既( jì)想得出脑洞大开的故事( shì),又能快速掌握最新技术( shù),还具有敢闯敢拼的执行( xíng)魄力,是 AIGC 影像创作的先锋( fēng)力量。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 jì)电影节 AIGC 电影单元获奖者( zhě)大合照
今年上半年各大( dà)影节、影展更是大学生创( chuàng)作者们崭露才华的前沿( yán)阵地。
在众多新锐势力中( zhōng),两位来自北京电影学院( yuàn)的青年导演黄豆和严湘( xiāng)宁,凭借极具个人风格的( de) AIGC 作品脱颖而出,频繁成为( wèi)聚光灯下焦点,这引发了( le)我们的深度关注。
△《妈妈和( hé)我的 AI 爸爸》海报
△《骨骼之诗( shī)》海报
1997 年出生的黄豆,是北( běi)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21 级的( de)研究生。她的创作始终贯( guàn)穿着人文关怀与对科技( jì)伦理的深刻思考。
黄豆
2023 年( nián),导演黄豆推出短片《妈妈( mā)和我的 AI 爸爸》,试图通过 AI 技( jì)术解决妈妈和爸爸之间( jiān)没有说清楚的遗憾。
该片( piàn)斩获了第十四届中国纪( jì)录片学院奖最佳创新纪( jì)录片、第二十三届国际学( xué)生影视作品展(ISFVF)最佳纪录( lù)片、2024WE 纪录十佳影片、青幕计( jì)划最佳艺术探索奖。
△《妈妈( mā)和我的 AI 爸爸》获第十四届( jiè)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 jiā)创新纪录片
△《妈妈和我的( de) AI 爸爸》获第二十三届国际( jì)学生影视作品展(ISFVF)最佳纪( jì)录片
2025 年,导演黄豆制作纪( jì)录片《AI 爸爸》,将前作《妈妈和( hé)我的 AI 爸爸》的叙事线融入( rù)其中,并尝试以 AI 技术复现( xiàn)已故父亲影像,成为技术( shù)与情感结合的标杆之作( zuò)。
该片接连获得了 2024 新鲜提( tí)案 · 黎里真实影像大会单( dān)片最佳提案,第十四届北( běi)京国际电影节新血影像( xiàng)计划“创投单元最具潜力( lì)纪录片”,首届木圭青年电( diàn)影展初芒计划“新星”等多( duō)项荣誉。
△《AI 爸爸》获 2024 新鲜提案( àn) · 黎里真实影像大会单片( piàn)最佳提案
△《AI 爸爸》获第十四( s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新血( xuè)影像计划“创投单元最具( jù)潜力纪录片”
00 后严湘宁,作( zuò)为数字媒体艺术学院学( xué)生,对新技术的探索更为( wèi)痴迷。
严湘宁
2023 年他与同窗( chuāng)校友、外部合作伙伴共同( tóng)创办“神经视觉”公司,专注( zhù)于 AIGC 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并( bìng)陆续推出了《颅内花园》《骨( gǔ)骼之诗》两部实验性 AIGC 短片( piàn)。
《颅内花园》一举拿下北京( jīng)国际电影节 AIGC 单元最佳视( shì)效奖、MIT 电影黑客松 Best Creative Usage of AI Award;
《骨骼之( zhī)诗》则获得 2025 年北京国际电( diàn)影节 AIGC 电影单元 “最佳技术( shù)奖”,并于近期入围了釜山( shān)电视节首届亚洲微短剧( jù)大奖。
△《骨骼之诗》获 2025 年北京( jīng)国际电影节 AIGC 电影单元 “最( zuì)佳技术奖”
随着两位同学( xué)在专业领域的卓越奋进( jìn),他们也得到了越来越多( duō)的行业前辈的关注。
2024 年 3 月( yuè),曾执导过剧乐园 9.7 分纪录片( piàn)《河西走廊》的制片人李东( dōng)珅携纪录片《酱油是什么( me)》,前后找到黄豆与严湘宁( níng)寻求合作,二人也因此项( xiàng)目正式熟识。
△黄豆(左)与严( yán)湘宁(右)
在三维制作上,黄( huáng)豆主要负责前期内容策( cè)划,严湘宁则负责后期视( shì)效呈现。
△纪录片《酱油是什( shén)么》海报
前者的人文视角( jiǎo),恰好与后者的技术优势( shì)形成完美互补。突破性地( dì)将 CG 动画、三维重建等尖端( duān)技术融入这部纪录片的( de)创作,实现了 AI 技术在纪录( lù)片领域的全新突破。
△纪录( lù)片《酱油是什么》中的 AI 数字( zì)人
有了《酱油是什么》的合( hé)作默契在前,严湘宁在后( hòu)续创作中,邀请黄豆以剪( jiǎn)辑师的身份加入“神经视( shì)觉”团队,并为《骨骼之诗》增( zēng)添更多独特的叙事节奏( zòu)。
两位青年导演创作风格( gé)或许各有所长,但创作路( lù)径却同样紧跟着 AI 技术的( de)升级不断迭代。
本次极客( kè)电影(ID:Geekimovie)的专访中,我们与两( liǎng)位导演进行了深入交流( liú),探讨了他们作品中涌现( xiàn)出的创新理念与技术巧( qiǎo)思,一窥 AIGC 影像未来的发展( zhǎn)趋势,为行业与投资者提( tí)供新的灵感火花。
01 黄豆:在( zài) AI 里找回遗失的情感
与许( xǔ)多职业创作者不同,大学( xué)生群体的创作更多源于( yú)纯粹的热爱或好奇,黄豆( dòu)也不例外。
2023 年毕业时,黄豆( dòu)和所有应届生一样站在( zài)人生路口,是坚持心中的( de)艺术理想,还是寻找一份( fèn)安稳的工作?
△导演黄豆
那( nà)段时间,她时常感到焦虑( lǜ),并忍不住幻想:如果爸爸( bà)还在世,会支持她走哪条( tiáo)路呢?
黄豆的父亲,因为生( shēng)病没有陪伴女儿成长。成( chéng)长过程中父爱的缺失,是( shì)黄豆心中长久难以弥补( bǔ)的遗憾。
△黄豆与母亲一起( qǐ)翻看父亲的照片
2023 年恰逢( féng) ChatGPT、Character AI 等人工智能模型上线,对( duì)新鲜技术充满好奇的她( tā),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fǎ):
能不能用 AI 技术 " 复活 " 父亲( qīn),让父亲指引自己的人生( shēng)?
△黄豆尝试用 MetaHuman 生成父亲的( de)数字形象
带着这个念头( tóu),黄豆开始接触相关技术( shù),从零开始学习各类 AI 工具( jù),甚至是计算机编程,并且( qiě)挨个联系父亲的亲友,试( shì)图收集他的声音、照片以( yǐ)及生平故事。
然而,这个过( guò)程远比她想象中要困难( nán)得多。
有些人不愿提及过( guò)去的伤心事,有些人提供( gōng)的细节与她记忆中的父( fù)亲并不相符,甚至 AI 生成的( de)父亲形象反复出现技术( shù)错误。
△ AI 生成的黄豆爸爸年( nián)轻时候的照片
尽管经历( lì)了无数次的崩溃,但对父( fù)亲深深的思念和对自身( shēn)情感的深度探索,还是让( ràng)黄豆选择咬牙坚持了下( xià)来,并将整个过程制作成( chéng)了一支纪录长片,名为《AI · 爸( bà)爸》。
随着对父亲生前往事( shì)愈加深入的了解,黄豆也( yě)逐渐揭开了家庭中的潜( qián)藏的秘密,比如父亲为何( hé)患癌,母亲为何带着自己( jǐ)离开等等。
△黄豆采访自己( jǐ)的母亲
纪录片以两条叙( xù)事线展开,一条是黄豆从( cóng)亲友回忆中拼凑父亲形( xíng)象的“寻父之旅”,另一条是( shì)将碎片化记忆转化为 AI 模( mó)型的“造父工程”。
在《妈妈和( hé)我的 AI 爸爸》片尾,母亲对着( zhe) AI 父亲说出迟到的 " 对不起( qǐ) " 时,屏幕前的父亲也用温( wēn)情的语气回应释怀。
那一( yī)刻,缠绕在母亲心中长达( dá) 20 多年的心结,在 AI 技术的帮( bāng)助下慢慢化解。
△黄豆母亲( qīn)向 AI 爸爸说出了埋藏心底( dǐ)多年的那句“对不起”
而随( suí)着《AI · 爸爸》制作的展开,黄豆( dòu)心中那份缺失父爱的遗( yí)憾也得到了弥补。
在 AI 技术( shù)的支持下,父亲将始终在( zài)线,默默守护她的成长,指( zhǐ)引她人生的方向。
02 严湘宁( níng):追着技术跑的 “兴趣玩家( jiā)”
和黄豆的情感驱动不同( tóng),严湘宁的创作更像一场( chǎng)技术探险,触发点仅仅是( shì)“觉得好玩”。
2022 年,AI 绘图工具 Stable Diffusion 刚( gāng)上线,严湘宁就迅速上手( shǒu),用它制作了自己的首部( bù) AIGC 短片集 ——《大宋文人朋克计( jì)划:海姆达尔乐园》。
他把宋( sòng)代市民的形象巧妙地融( róng)入赛博朋克的现代工业( yè)场景中,创造出一种强烈( liè)的“古今混搭” 视觉风格。
谈( tán)及《大宋文人朋克计划:海( hǎi)姆达尔乐园》呈现的中式( shì)美学,严湘宁坦言,这完全( quán)是因为自己对传统国画( huà)的热爱,他希望通过创作( zuò) AI 作品的方式与更多传统( tǒng)国画结缘。
我认为这很有( yǒu)意义,搜集国画的过程会( huì)激发我探索历史的好奇( qí)心,从而形成一种正向循( xún)环。
有观众看完该作品后( hòu)评论道:
第一次看到这种( zhǒng)作品,说惊艳都不为过,多( duō)少年都没见过这么开创( chuàng)性的艺术了,混乱失序但( dàn)井井有条,让人沉稳又惶( huáng)恐不安,实在是前卫艺术( shù)。
此后,《大宋文人朋克计划( huà):海姆达尔乐园》相继入围( wéi)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和西( xī)班牙国际 SOLO AI ’ 23 奖,这不仅为严( yán)湘宁积累了一定的业内( nèi)知名度,也进一步鼓励他( tā)在 AIGC 领域持续精进。
2023 年,严湘( xiāng)宁在本科毕设《大宋文人( rén)朋克计划:旧梦》以及研一( yī)期间的《蜕化》这两部作品( pǐn)中,不满足于 AIGC 动画影像的( de)技术抖动问题,开始重点( diǎn)突破《大宋文人朋克计划( huà):海姆达尔乐园》时期的画( huà)面遗憾,取得了不错的效( xiào)果。
最终两部作品成功入( rù)围北京国际电影节优秀( xiù)奖、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 xué)院学院奖最佳技术应用( yòng)奖等重要奖项。
△《颅内花园( yuán)》斩获两项大奖
2024 年,人工智( zhì)能文生视频大模型 Sora 上线( xiàn),严湘宁和“神经视觉”团队( duì)伙伴开始思考,面对全新( xīn)的影像技术,作为数字媒( méi)体专业的同学应该如何( hé)应对?
我们需要不停地开( kāi)发新技术在电影制作中( zhōng)的应用潜力,想通过三维( wéi)扫描、人工智能生成图像( xiàng)和点云技术,来描绘人脑( nǎo)在进行重构回忆时的场( chǎng)景。
于是《颅内花园》与 Sora 同年( nián)诞生,讲述了一起发生在( zài)主角内心深处的反思之( zhī)旅,深入探讨了记忆在人( rén)类大脑中的功能,以及它( tā)们如何塑造我们的身份( fèn)和对世界的理解。
2025 年的最( zuì)新作品《骨骼之诗》,其创作( zuò)契机则是他考虑到“三维( wéi)骨骼动画”技术在国内市( shì)场的稀缺性,因此计划进( jìn)行开源尝试,方便更多国( guó)内 AIGC 影像爱好者进行创作( zuò),令此项技术不再是少数( shù)人的专利。
遇到新技术就( jiù)想尝试,发现问题就想解( jiě)决,好像玩着玩着,严湘宁( níng)就做出了点不一样的东( dōng)西。
△《骨骼之诗》技术测试画( huà)面
这种不带功利心的探( tàn)索,或许正是大学生创作( zuò)者最珍贵的特质:当热爱( ài)成为驱动力,AI 技术便不会( huì)成为冰冷的工具。
03 “科技与( yǔ)艺术”的碰撞交融
黄豆和( hé)严湘宁的创作初心,一个( gè)满是情感重量,一个充满( mǎn)技术好奇,但内核都是一( yī)样的:因为喜欢,所以去做( zuò)。
没有商业套路,有的只是( shì)大学生特有的 “初生牛犊( dú)” 劲头,纯粹得像一团火。
但( dàn)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创( chuàng)作过程中没有遇到困难( nán),或没有想退缩的时刻。
作( zuò)为早期的 AIGC 探索者,当时 AIGC 概( gài)念初兴,相关课程资源匮( kuì)乏,从环境部署到程序漏( lòu)洞修复,创作者都需摸着( zhe)石头过河,对 “非计算机专( zhuān)业” 的艺术生挑战巨大。
但( dàn)为了完成自己的作品,黄( huáng)豆与严湘宁选择迎难而( ér)上,通过持续学习努力跨( kuà)越计算机专业知识的鸿( hóng)沟。
黄豆的《妈妈和我的 AI 爸( bà)爸》与《AI 爸爸》仅父亲的数字( zì)形象就在 2 年内迭代了 3 个( gè)版本,数据搜集和技术攻( gōng)坚是她面临的两大难点( diǎn)。
△ AI 生成的第一代父亲形象( xiàng)
△ AI 生成的第二代父亲形象( xiàng)
在数据搜集层面,要想用( yòng) AI 构建一个相对真实且富( fù)有个性化色彩的虚拟父( fù)亲形象,必须用广阔的数( shù)据去全方位建模父亲的( de)人生,让 AI 了解父亲在不同( tóng)环境下的行为反应。
为此( cǐ),黄豆开启了对父亲生前( qián)经历的深度挖掘之旅,从( cóng)青年时代的求学、工作,到( dào)中年时期的婚姻、情感 ...
不( bù)放过任何一个能展现父( fù)亲多元面向的细节,甚至( zhì)依据父亲同学录上的联( lián)系方式,逐一拜访那些与( yǔ)父亲关系密切的师友。
△黄( huáng)豆逐一拜访父亲生前的( de)朋友
然而,事情远比想象( xiàng)中复杂。
每个人对父亲的( de)生前印象存在差异,比如( rú)让母亲和哥哥分别依据( jù)对父亲的印象去测 MBTI 性格( gé)类型,结果截然不同。
这种( zhǒng)记忆的差异性也会导致( zhì)数据出现偏差。
有一次,因( yīn)为黄豆输入了哥哥的信( xìn)息,使得 AI 父亲第一次说话( huà)就把她认成了哥哥。
黄豆( dòu)坦言:
每天都不想继续做( zuò),太累了,素材海量,长时间( jiān)沉浸其中,情绪也常变得( dé)沉重或沮丧。
技术方面,黄( huáng)豆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yàn)。
AI 技术对于当时的她而言( yán),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需要( yào)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学习( xí)和研究,从寻找合适的插( chā)件,到配置环境,再到合理( lǐ)运用技术,每一步都充满( mǎn)了未知和困难。
更棘手的( de)是,父亲生活的 90 年代的录( lù)像素材极为稀缺,仅有少( shǎo)量模糊的正面照可供使( shǐ)用。
△修复后的黄豆父母合( hé)照
△黄豆小时候的家庭合( hé)照
这使得工具初次训练( liàn)出的照片效果不理想,模( mó)糊不清,距离黄豆心中父( fù)亲的形象相差甚远。
在音( yīn)频模型的搭建上,黄豆也( yě)经历了一番波折。
她最初( chū)想利用孩童时期觉得长( zhǎng)得很像父亲的中学校长( zhǎng)的声音,但实际操作后,却( què)发现校长的声音与父亲( qīn)的形象不匹配,最终只能( néng)放弃这一方案,转而寻找( zhǎo)更合适的解决办法。
△黄豆( dòu)拜访中学时的校长
黄豆( dòu)说道:
我觉得校长的声音( yīn)放在我父亲的脸上有些( xiē)奇怪。
我宁愿使用 AI 的声音( yīn),都不要刻意套用校长的( de)声音。
我认为这也是自己( jǐ)的进步,我要的是父亲,而( ér)不是理想化的长辈。
随着( zhe) AI 父亲的不断迭代,黄豆有( yǒu)时还会感觉自己离父亲( qīn)越来越远。
第一代时,我对( duì)父亲了解不多,AI 给出的感( gǎn)觉让我觉得真实;
到第二( èr)代,随着了解增多,我会判( pàn)断 AI 的回答是否可信;
到第( dì)三代,我感觉自己不是在( zài)和爸爸对话,而是在单纯( chún)测验技术。
目前,黄豆依旧( jiù)没有放弃打磨 AI 父亲的形( xíng)象,并积极寻求复旦大学( xué)与中科院的计算机博士( shì)或教授的合作支持,期望( wàng)后续能进一步完善其技( jì)术细节。
△黄豆与中科院的( de)计算机博士张琨
另一边( biān)的严湘宁,彼时也同样为( wèi)《骨骼之诗》的开源计划感( gǎn)到迷茫。
虽然比起导演系( xì)的黄豆来说,数字媒体艺( yì)术专业的严湘宁对于计( jì)算机知识略有基础,但想( xiǎng)深入其垂直细分领域依( yī)旧壁垒重重。他急需寻求( qiú)计算机专业的同学的帮( bāng)助。
经过一番寻找后,最终( zhōng)严湘宁找到了英国伯明( míng)翰大学的好友张少聪,但( dàn)由于二人存在地区时差( chà),只能在半夜讨论并沟通( tōng)这部影片。